首页 威武短视频文章正文

社区互联网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品)

威武短视频 2022年07月13日 11:54 182 威武短视频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社区互联网创业项目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品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希望会帮助到你哦。

“叮叮叮——”随着烤箱发出的鸣叫,小麦粉混合着奶油的香味芳香四溢,福州市鼓楼区劳动路小区的居民们闻着熟悉的香味就知道小潘家的糕点小工坊又开始上工了。

社区互联网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品)

劳动路小区居民小潘原工作单位倒闭后在家待业,就业无路,创业无门,一家五口在原先房屋拆迁后,一直租住在辖区内。婆婆年龄大且无退休金,孩子就读于辖区内的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全家日常生活只能靠小潘的丈夫打零工维持。河东社区党委陈希书记了解到小潘一家的困难,多次上门与小潘交流沟通,鼓励她不要抱怨不要气馁,趁年轻学一门手艺自主创业。在交谈中陈书记得知小潘对糕点制作有兴趣,但又苦于烘焙培训的高昂学费后,她亲自与辖区内的蛋糕实体店里联系,介绍小潘去实体店给老师傅做学徒,每天工作8-10个小时,既能拿到学徒工资补贴家用,还可以免费学习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潘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就掌握了烘焙技术,并在社区的帮助下开了糕点小工坊,自谋创业。陈希书记说:我们不能满足于“扶上马”,还要为她“送一程”。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四处奔波宣传小潘的糕点工作室,开辟营销渠道。去年3月,河东社区党委成立了河东社区家校社兼合式党支部,充分发挥兼合式党支部作用,牵头辖区学校家委会更广泛摸底学生家长中就业困难人员,依据其相应情况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在此次摸底中,小潘一家也名列其中,她家的老人、小孩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怀与帮助。

像小潘这样的事例在福州市鼓楼区河东社区不胜枚举。近年来,河东社区曾登记失业人员6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59人,经帮扶援助推荐就业,62名登记失业人员已实现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9名;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9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100%。认定并帮扶援助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帮扶援助精准服务

河东社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服务。一是定期向辖区企业收集招聘信息,依托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小平台”进行发布,为社区零就业家庭和困难人员的就业提供援助,实现“帮扶援助零距离”;二是通过“居民恳谈日”、小区业主群、“社区幸福通”等形式,广泛收集失业人员就业需求信息,按类归档进行就业安置,实现“援助方案零距离”;例如:“社情民意联络员”了解到居民汪淑平、唐李东夫妇是双失业人员,父母已高龄,女儿在读,生活困难。社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其住所申报为便民服务点,在家开设裁缝服务,开发新岗位自谋职业,维持生计;三是践行“党建+服务”模式,结合“三服务”、“四巡四访四问”,定期深度走访辖区楼宇企业和就业困难群体,理清企业与就业困难群体供需清单,引导企业与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你点我供”的供需模式;截止目前社区“摇工作”平台共有193家用工单位,发布岗位1557个,求职人数58人。

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河东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站成立于2003年8月,按照劳动保障的工作要求,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现有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2名,办公服务场地12平方米,配有电脑2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碎纸机1台,办公设施齐全,经费充足,充分满足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办公需要。工作站依托温泉街道河东社区“一窗一网”便民服务窗口,对接福州市社区政务综合管理平台112项业务,实现居民就近办理业务,打通行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社区劳动平台建立了失业登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等多项台账,并将服务程序,办事指南等公之于众,且每月向社会定期公布开支情况,确保社区就业工作经费的支出均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管理使用,为开展再就业援助提供了保证。

扩大就业政策知晓面,提供特色服务;落实跟踪回访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社区积极联合银行、酒店、超市、物业等各类服务行业开展“春风送暖行动”招聘活动4场,大力宣传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册;通过定期采集招聘信息,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增设社区服务岗位、挖掘社区公益性岗位、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等方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增强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自谋职业的思路,使社区成为救助失业、再就业的有效平台;定期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政策职业指导培训、就业心理指导等特色服务,提升失业人员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例如:居民艾奕梅大专毕业后就待业在家,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她的心态变得不自信,害怕与社会接触。社区了解情况后,通过“就业心理疏导”服务,分别从情绪管理、提升自信、沟通交流等方面对其做了心理建设和疏导,成功帮助艾奕梅重拾信心找到工作。

社区劳动站坚持采取定期“四巡四访四问”、电话询问的方式,及时了解群众就业状况的动态变化,从而使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纳入了持续性、动态化管理模式,通过回访了解到居民杨光迫切期待寻求到适合自身工作,但因自身学历低屡屡碰壁,社区多次为其寻求适合岗位,现已在阳光物业稳定就业。

抓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模式,促进就业率提升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河东社区提升“线上+线下”模式,缩短服务距离。“线上”,动员用工单位采取制作动画、拍摄抖音短视频等方式,扩大单位人才招收政策知晓面;“线下”,针对高校毕业生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招聘会,面对面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宣传、岗位推荐、就业创业指导,做到人才岗位精准对接。例如,居住于本辖区得贵路59号的高校毕业生施琦,因刚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社区通过入户摸排了解情况后,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推荐她“线上”通过“摇工作APP”知晓用工单位人才需求,“线下”建议其参加现场招聘会找寻合适自身工作岗位,最终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不仅如此,社区还通过社区“幸福通”平台发布“大学生公益岗位”,成功招聘到大学实习生王云昌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

河东社区始终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搭建智能高效信息处理平台,确保社区服务高效运转,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就业需求。

本文结束,以上,就是社区互联网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品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我们哦。

发表评论

备案号:陕ICP备2022006270号-2 网站地图强力收录 威武短视频